我迟迟不敢进IOI,因为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。
1.RM7时buyback太多,可能是蓄意。
2.马股估值太高。
3.和citibank的交涉留下污点。
4.和某些reputable bank签了数额庞大的结构型远期外汇买卖(currency 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 contract)。(这才是主题。)
我不敢小看这个计时炸弹,当然现在的规模还小,但几年后就会泛滥了。
虽然这里只谈种植,但如果他影响了决策,还是要提他一提的。
上篇博文曾说过,我不再找有关于CTRFC的资料,我在之后的确没有再找过了。但由于上篇的博文篇幅太多了,很多中途读到的资料没有办法全部发表在里面,
现在就把资料做更进一步的解释。
我本来以为,CTRFC的架构是建立在target redemption note的基础上的,但实际是两者的设计方式(意义)是完全不同的。
target redemption note是一种能保值的利息投资。
但CTRFC却是一个“可以让你破产,不能让你发达”的香港商品。
人们一定以为这种商品是从美国和欧洲来的,一定“稳”,其实他是从香港来的。
这是因为他的“设计蓝本”是从香港的结构性投机--accumulator,研发出来的。
他的游戏规则是,赢只能赢一倍(有顶限,且,一到顶限就作废),输就要输双倍(无底线)。
也就是说,购买这类的商品,必须同时认购一张call option和两张put option,而且这个put option好像是不能像股票一样卖出的,也就是说你的亏损是无限的。
call能作废,put就不能作废。
【add later,一共有四种组合,buy call,buy put,sell call,sell put,也许你会乱,但只要能懂我说什么就可以了。】
CTRFC的游戏规则也有类似的地方,但他是算monthly basis的,只比daily basis的商品(一种更危险的货币商品,不记得名字了)安全一点点。当然,accumulator也是daily basis的。
CTRFC的基本游戏规则:
假设说现在的美元换马币的汇率是3.5。
银行和你签了一份CTRFC,strike price是3.4。
如果月尾的汇率是3.5,银行赔你0.1。
如果月尾的汇率是3.6,银行赔你0.2。
如果月尾的汇率是3.7,银行赔你0.3。
如果月尾的汇率是3.8,银行还是赔你0.3。(限涨) (也可能银行照赔0.4,但合约累积总计不能赔超2.0,之类的。)
如果这个走势继续,到一个程度,合约将被作废。
如果月尾的汇率是3.3,你要赔银行双倍,0.2。
如果月尾的汇率是3.2,你要赔银行双倍,0.4。
合约不会因为你输钱而作废。
这类商品,马来西亚第一个签的应该是Ioicorp(应该是07年10月),第二个是symphony,第三个是sab。
至少知道symphony的strike price是3.2,但ioicorp和sab没有透露。
这不是什么值得怀疑的问题,但,我怀疑ioicorp和citibank签了这份合约,相信会越买越多。
重点是citibank,因为他们的关系相当特殊。
虽然不一定是和citibank卖的(可能是hsbc,德国,法国,苏格兰,荷兰银行。。。),但不可否认的是,这个洪水猛兽很快就会蚕食大马了。(除非国家银行把关游戏规则,不然。。。。。。。)
【add a day later】
需注意的是,有关于这个contract,我在五个月前作出的ioicorp分析是错的,因为我当时并不了解。
来重温这个图,这是从IOI的30 sept 2008 的季报截取出来的。
第一行和第三行的“赌注”,已经重叠了,而且是倒行逆施(违背)的。
eur/usd 和 usd/myr 同时购买,就等于你买了一份 eur/myr (可以offset), 根本不必买两份,因为两份赌注都是限涨不限跌,这不是加害?
管理层可能会辩解说,strike price 和 condition, package不同,所以才买两份?
“乱枪打鸟”在名义上是分散风险,实际上是买多输多。
明确的说,如果真的要替公司日常作业护盘,他是可以买其他商品的,哪怕是美国的天气期货。
既然有“赌”的成分在,就不能是护盘的借口了,因为你不是投资公司(如symphony house那样)。
【end of add】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