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PAGE
主 页
export figure survey:
ITS:395015(oct 1-10)
SGS:382826(oct 1-10)
early record / outer source
indonesian
export
tax
malaysian
monthly
statistic

02 March 2009

续boustead's sales and leaseback arrangment

BSDREIT &
boustead's sales and leaseback arrangement


近几年来,boustead把种植业逐步出售给SLA(goldencrop & bsdreit),套现的资金用来收购多项非种植公司。
把低风险的种植资产转到高风险的行业,是对是错?



SLA可套现的资金总计为RM9.7亿,这个计算来自:7.42亿的goldencrop,以50%计的bsdreit,net of lease deposit,重组费用。
在名义上,BOUSTEAD只许拿这些钱还贷款,但实为收购其他资产,这已可在近几年得到证明。
SLA能降低gearing使帐目变得安全健康,有了“看起来”安全的帐目,后续收购才不会变得很危险,但我认为重组不是为了讨好银行,因为没有这个需要,银行也没这么笨。
重组不是为了蒙混股东,因为小股东几时受过尊重?
重组不是为了扩大盈利,因为没有必要小题大作。
比较能解释的应该是,武装部队基金(LTAT, boustead's holding company)在适度抽水。
一个例子就是,2005年,boustead把两个estate (bebar&malakoff),以RM11 millions计价脱售给LTAT。
但在2008,boustead却要以RM19.24 millions赎回两个estate。
在这三年里,两个estate就让boustead平白无故亏了RM8.24m,此外,boustead还要给goldencrop利息和盈利分享费。
虽然,boustead在两个SLA中的土地增值里(和重估有关),账面上赚了近4亿,三年后又在bebar&malakoff地位转让中,赚了4-5百万,但是,boustead都是分文未取的,原因一,被SLA的%利息和盈利分享所剥削,原因二,已把这些钱花在收购其他资产了,原因三,失去土地增值机会。

由于goldencrop Master Ijarah Agreement不给公众和机构购买,他们只卖给selected investor,因此所有细节只能通过相关管道拿到,例如评估机构。

从年报得知,boustead付给goldencorps的利息如下:
y0: RM35,000,000 deposit (相信是refundable的)
y1: RM69,766,000
y2-y5: RM252,924,000 (逐年减少)
y6-y7: RM102,556,000(逐年减少)

大略来看,boustead付给goldencrop的利息至少是8.5%,由于管理资产会在3/5/7年赎回而相续减少,因此整个利息架构是逐年递减的。
如果再加上鲜为人知的盈利分享细节,goldencrop应该有11%回酬,这和bsdreit的原理是一样的。比较不一样的是,估值上的差异。
goldencrop是在May 2005,由CH Williams Talhar & Wong Sdn Bhd估价的,如果扣除提炼设施,每公顷估值是RM22500,售价是RM20050。
bsdreit是在July 2006,同样是由CH Williams Talhar & Wong Sdn Bhd估价的,如果扣除提炼设施和空地,每公顷售价是RM39587。
cpo在该两年都平稳保持在RM1450,且都是出自同一个valuer,却出现了很大的差距。相信这是因为goldencrop有部分estate是来自东马native land。


近期的Bebar&malakoff的转让价是每公顷RM51928,比平均高,这是由于malakoff是freehold,且这是于2008june的高峰期估价的。(他们连高峰周期都能掌握的的非常好,如果没有错,2013会是另一个高峰?)

如果价格太高,boustead是可以拒绝赎回goldencrop的(等同于放弃资产),但这不太可能发生。
意即,如果2010/2013年又是cpo的高峰,不管估值多么的不合理,boustead都会把option2/option3的资产赎回。

BSDREIT的租约则没有这种问题,原因是BSDREIT的估价已经很高,冲击不大,且,租约是“3年x10”方式更新的(也可能在第六年终止)。
值得注意的是,BSDREIT的固定收入并不是27年都固定的,他是三年review一次的,如果说2010年10/11月期间,又是行情大好,那么租约也许会修订为0.8亿,也许1亿,这必须根据当时情况而定。反过来说,如果2010年10/11月是世界末日,那么租约就可能是0.2亿了。
我看了他们的agreement,他们只说到增值潜能,却对减值风险只字不提,也没有提到“每股RM1赎回”之类的保证。 (或许我是错的)
不管怎样,增值的潜能很看好。
但这并不等于BSDREIT在2010年是值得投资的,因为如果说2010年行情大好,其余股票会起的更快。

在两个SLA的文告中,boustead都在强调lowering gearing,interest saving,realising true value的三个理由,但事实是,SLA和这三个好处完全没有关系,他们只会加重boustead的负担。osk是goldencrop的advisor,也很中肯的怀疑goldencrop SLA能interest saving。

boustead需每年付11%(预估)的利息给bsdreit和goldencrop,同时也失去每年10%(预估)的土地增值机会,如果能和5%borrowing cost相抵,他也要倒亏了16%。
虽套现了RM9.7亿,但每年的损失却是RM1.552亿。

从流程来看,boustead表面上是为了收购其他资产才利用SLA套现的,但实际上是,即使不套现,他也能够找到融资管道,因为银行不会那么笨,误把lease当作是减磅balance sheet的手法。
SLA虽然是多此一举的,但也不能排除这是故意“放水”给selected investor的。

就当作他是套现购买资产好了。
如果他有本领把9.7亿变成20亿的生意,这没话讲。
有哪间公司是不贪的?一消一长之间,总要有双赢的输送,他从国防部那里拿到了好处,也从母公司那里取得BH Petroleum的销售网络。
boustead近几年来的收购有不少,但是比较大宗的只有3个,其余的无法赘述。

1.收购57%的Boustead Petroleum Sdn Bhd(formly named BP Malaysia),收购价为RM233.13 million cash。
股东分别是57% boustead,43% TEGAS PERTINI。
许多人误解这个收购价是4亿多,实为2.33亿。
之后的股权从下降了到53%。

2. 收购重组BHIC
收购BHIC应该耗费两年时间,我只根据一年的年报推测,他用了2.56亿取得65% BHIC股权。

3.取得Naval Shipyard contract
收购Naval Shipyard,如果以10%股权=0.5亿计,收购60%就要花3亿。

总结三者,boustead用掉了7.89亿

4. 余额1.81亿,假设这个余额是用来收购其余资产的,收购本益比是10倍。

在战略意义上,这4项收购必须带来每年1.552亿的cashflow,才足以抵消两项SLA的负面作用。

根据2000-2004记录,和2007年报估算,BP在扣除特别收益后的盈利介于30mils到60mils之间,如果以57%计算,实际收益为17mils到34mils之间。
2008年最后一季,因为油价剧烈下跌,stock减值,把整年的盈利吃走了,这被归类为特别亏损。
相反的,因APM报价机制造成的时间差异,取得的收益都被归类为特别收益。

BHIC在2008年和2007年,扣除特别收益后的盈利分为是 134,699,000 和 82,071,000, 如果以65%计算,实际收益在87.55mils到53.37mils之间。

如果以60%计算Naval Shipyard contract的收益,在2008年和2007年,分别是135mils和170mils。

以上四项收购,能带来的实质利益为(25+70+150+18.1)millions, 2.631亿 。
虽然2.631亿足够抵消1.552亿的负面作用,但2.631亿并不是cashflow,也很难断定里面有没有假帐。这是假设经济好时的情况做的比较。

【edit on 26 march 2009】
针对Boustead Petroleum Sdn Bhd (BPSD)的盈利计算,须做出适度的修正。
由于BPSD的主要盈利贡献来自70% BP Marketing,flowback(盈利回流母公司)应该再扣30%。
在不影响结论的原则下,不做修改。
【end of edit】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