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PAGE
主 页
export figure survey:
ITS:395015(oct 1-10)
SGS:382826(oct 1-10)
early record / outer source
indonesian
export
tax
malaysian
monthly
statistic

28 February 2010

以地养地

由于sarawak面对低产量的问题,也面对行政上的问题,我向来不看好sarawak的种植公司。从原始森林转型后的泥炭土,并不适合种植油棕,即使种出来了,也会面对害虫和树太高提早淘汰的问题,但现在有一种叫做SLANTING-HOLE的种植法,能把损害程度减到最低。但我看来看去,有点不知所以然。

SOP(Sarawak oil palm berhad)可以说是例外的,至于值不值得投资,需要再三计算。
据我所知,它的产量在sarawak是最高的。
开始注意它是因为有位investalks的网友提到它的产量在2008年上升到了23ton/ha,这个成绩在sarawak境内来说是罕见的,可能是只黑马也说不定。

数年来,sop的种植面积都有显著的提升,“以地养地”这个市场策略,像极了另一只以sabah州作为基点的genting plantation(asiatic),他们的成熟种植面积在3万到6万公顷之间,已属“中型”种植公司。

在比较过上表的趋势以后,SOP的土地面积成长较快(1999-2008),在读了冷眼的<买油棕股留子孙>一篇分享集后,你是否对sop有所憧憬呢?但我不认为冷眼是长期持有人,因为他贯彻的是“洞悉行业景气”,后者,才是他运用得较多的。
问题是我们应该把哪一只种植股锁在保险箱?谁知道。

genting plantation与sarawak oil palm berhad的比较:
第一,genting plantation种植地遍及sabah,johor和印尼。sop只在sarawak。
Genting plantation一举拿到了位于印尼40000公顷的location permit,这个数据并没有记录在上表。

第二,genting plantation的估值和大型公司差不多,sop仍是“非主流”的股票。

第三,genting plantation的成长方式是generic growth,而,sop是non generic growth,原因是sop需要通过举债和附加股,才能完成“以地养地”的市场策略。

Sop仍是非主流的的公司,是因为它始终是sarawak公司,虽然它的均产相当不错,但市场“宁可”做最坏的打算,以sarawak作为主要考量。
更何况,cpo一直处在RM2200-2700之间(写博文时的行情),这对sarawak种植公司而言,并不是很好的利基,考虑到5%的sarawak cpo and pko tax以后,sarawak-based 赚利是不高的。
另一个因素是,sarawak的种植地,有些是经过木材砍伐的森林地,然而,它们没有logging license,不能在买入地皮以后进行砍伐活动。它必须等到logger砍完了木材以后,才能进行种植。
身为sop的大股东——shin yang,就是一间logging company,很怀疑,2007年和2009年,在shin yang和sop开发的两项联营活动中,木材是不是全归shin yang了?砍去了木材以后,shin yang还要求sop注入资金和提供部分的“免息预支”给这间联营公司,以维持开发成本。为什么shin yang有钱但不出(借),而要sop先通过internally generated funds和通过银行借钱?(详情请参考sop的 bursa malaysia announcement on 20/07/2007)

如果shin yang能“到处”寻找地皮,砍了树之后再找sop合作,这个“潜在”的商机,也不失为一个好题材。

sop的生意模式,全以售卖cpo为主(集中在提炼厂->港口的一段),因此它没有呈报它的采收成绩。我们不知道它的均产能否在2009年维持。
年报需等到5月尾公布,分析起来着实烦恼。
2009年的坏天气和施肥量减少的原因,导致全国的产量下降。当然sop也难逃这个趋势。


SOP多年来的都保持着很良好的产量记录,所以我不担心产量会跌回20以下。

根据sop management的说法,2007年的新地段开发成本(不包括每公顷RM4000的地皮成本),预计会在种植年的10年-15年内还清。然而,这个回酬算非常缓慢的。据我所知,如果够省,产量又高,是可以在第八年回本的,连地皮的钱都能拿回。

结束以上开场白以后,来分析sop是否符合内在成长的条件:

可以看到,sop一路来都不够钱用,在2006年和2008年的时候还配售附加股。
所以sop不能算是generic growth的公司。
两轮的附加股,资金相信主要是用于2007年和2009年的联营计划,和新提炼厂。如果有机会,再列出这两项联营的重点。

“以债养债”本来就是天经地义发展模式。 为什么我一直作出 “sarawak不好,sarawak不能赚钱” 的铺陈假设?
这些发展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回酬?才是关键。容后再叙述这个问题。

先来做个简单的实验,假设你在1999年持有1000股的sop。当时的股价波幅很大,50sen到100sen都互见,你的成本是70sen。2001年,业绩退步,股价降到了50sen,而你又买进了1000股@50sen。
扣除股息,成本下降到2000股@50.25sen。

直到2006年,又拿了31.5sen股息,成本下降到2000股@18.75sen。

【修改】同年,认购附加股: 【2 Rights + 1 Warrant】offer for RM2.8 , for every 4 existing ordinary shares.
成本总结: 3000股@59.17sen + 500股free warrant。

同年,红股1对1:
成本总结 6000股@29.585sen + 1000股free warrant。

直到2008年,拿股息,成本下降到
6000股@18.585sen + 1000股free warrant

同年,认购附加股:【3 Rights】 offer for RM7.2 , for every 10 existing ordinary shares.
成本总结 7800股@69.68sen + 1000股free warrant

09年股息,成本下降到
7800股@66.68sen + 1000股free warrant 【/修改】

如果以现今闭市价来看(RM2.8)这是不错的回酬,可是涨幅终究不如蓝筹。
【附】以上演示没有考虑到时间价值【/附】

对于genp来说,“实验”就简单多了,它不曾配股,拆股,红股。
1999年-2000年的股价可以以RM1作为起始,这些记录都可以在年报中找到。

genp的表现:


从genp增加的现金来看,【感觉上】,genp是比较会赚钱的公司,而sop是个负现金流的公司。
所以genp是较好的投资?sop不值得投资?
我对【financial math】所知不多,所以不能答你。
至少要有金融文凭或一半CFA的知识,数学和统计学有一定的水平,才能够说出答案来。
难道又要从pe,epsg,DCF,asset valuation 着手了?再深入一点的是depreciated replacement cost method和capm?
理论上是可以给出答案的,但也可能胎死腹中,因为我不是专业。
如果今天我们探讨的不是短线,而是探讨【如果你只能把其中一只锁在保险箱里,你要锁哪一只?】这么严谨的课题时,valuation就显得很重要了。

以平常角度看。
SOP的“起点”较劣势,10年前SOP只有8700公顷的园丘,“养不起”30000公顷的新园丘和暴增的提炼设施,尤其是它的提炼设施,增幅比新园丘还要大。

而genp本来就有31,625公顷的土地,10年前就已经达到了1.8亿的现金,“养”20000的新园丘,绰绰有余,对于保守的投资者,genp是比较适合的。

值得注意的是,genp已经转型为地产公司了,SOP的新扩张也已被联营计划取代,因此以上的数据不适合用在以后几年。SOP只需要注意minority interest就可以了,genp因为印尼的业务和地产比重提高而不可预测。

原本我的预算是在礼拜五以前写完,但现在已经是星期天的日正当中,不能一直瞎想不切实际的问题。所以我想到了折中办法。我把excel可以公布的数据分享上传,不能给人看(不好意思给人看)的零星草稿我已经删除。虽然它已被我整理过了,但还是有些杂乱,毕竟只有作者本人看得懂。

如果你想知道它们的赚幅,net profit / mature area 可以知道一个大概,eps growth(compound & average)也是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,这都可以在excel里计算出来。

xls download

23 February 2010

ppb延迟呈交季报。

ppb预计在3月2号呈交季报,如果没有呈交,会在3月5号暂停交易。

原因是ppb必须等wilmar出报告。

如果这个“先例”被通融,整个bursa会很乱水。

associated results如果没法出炉,董事就必须estimate,这个practice是很基本的,怎么他们不用?

我感觉管理层很小聪明,虽然不否认ppb是好公司。

回jason

很抱歉,先说明,我不太知道,我也是听朋友的小道消息吸取知识的。

先确定是ha,不是acre?



通常买苗的时候是1岁,收割的时候是四岁,也就是说,插苗之后的三年可以收割。

但是,树在6岁的时候依然低产。

7岁产量才巨幅上涨。

9岁的时候,肥料加20%, 对收成有帮助。


收入方面,这要看你种的密度是多少?
假设333棵。 (2.5hectare)
假设你收割60公吨的果,收入方面,你可以参考你住的地方,乘上 18% 的价格:

http://econ.mpob.gov.my/upk/daily/ei_dailymain.htm

因为收果的人通常会算你18%。

假设每公吨油棕果是 RM500, 就有 RM30000(60 x 500) 的收入。



你必须扣除的成本:
60公吨 x RM20 运输费 = RM1200 (至少)
每年肥料要用掉 3330 kg。 (狮马红肥,Nitrophoska® Red Premium (13-10-20+3S) 现在多少钱我不知道。)
当然这是8岁时的用量,前面几年不用这么多,具体情况问他们比较好。

你必须先知道肥料价格。再来是聘请员工修叶子,除草的成本。因为这些占去了很大的成本,尤其是肥料。
修叶子,除草的费用我也不清楚。

肥料的价格,其实是有formula的,但这也只是加拿大港口的价格,并不准确。


真正的高手在这边:
http://cforum1.cari.com.my/viewthread.php?tid=1133756

如果cforum1 不可以, 可用cforum2 , cforum3,cforum4,cforum5,cforum6

但是他们比较喜欢用 acre 和 月收割量来计算, 你可以换算成 6 acre。

祝你发大财。

11 February 2010

MPOB数据具有很多误导性,解读多年来的误区。

拆解mpob数据,我终于了解什么是官方数据。

分析后的结论是,我认为分析员误导散户买入产量“低”的公司。

根据我以前的分析,什么样的产量算是高产量?
22ton/hectare算不错了,因为我们的唯一理由是,全国平均数是19。
但这不是我说的,是我听分析员说的。
我没有过滤分析员的分析,误导了别人。
我也质疑身旁的人,为什么他们比上市公司和全国平均数还高。

为什么棕油局提供的全国数据是19,你在某某年报里看到的某某公司数据是22?
原因很简单,也符逻辑,MPOB 没有区分成熟与非成熟种植地,因此它所提供的的平均产量也较低。


【这是事后上传的数据表】



以2008年的西马为例:
西马的提炼厂,在2008年提炼了5千200万公吨的油棕果。
西马的成熟种植面积介于2,099,385 到 2,149,444公顷,取平均值为2,120,000公顷。
西马的所有种植面积介于2,362,057 到 2,410,019公顷,取平均值为2,380,000公顷。
每公顷成熟面积产量为24.52。 【这是博文的原文数据】
每公顷所有面积产量为21.84。
尽管,尽可能选择了较低的数据(21.84),但它还是比官方提供的19.6还高。

我相信原因是,这个平均产量的数据是抽样调查的。
原因很简单不过,各个州属的油棕果可以跨州提炼,收集油棕果的中介商不可能记得你来自那个州属,之后他才把收集到的交给提炼厂。
如果从“州”开始的数据就已经错了,那么最后“西马”数据也会“拨乱反正,恢复正常”,可是,实际并没有。

也就是说,产量为22的种植公司,表现一般而已。
当然2008年是高产的一年,而2007年是低产的一年,我们可以逐一测试和计算。

还有一些疑点等待发掘,由于没有眉目,就不再写了。



【事后补充:
必须强调一点,公司财报不会把在未成熟园丘里收割来的油棕果呈报出来,这些“额外收获”只能与开发成本互相抵消。



如果我把未成熟的收割数据定在2公吨(减掉),那么,2008年的半岛(西马)平均成熟产量为24.39 tons/hectare。
因为东马的数据比较不可靠,参考价值较小。
换一个说法是,22的产量,是低产量。


当然我不否认2008年的天气比2007年来得好。